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而新能源重卡作为其中的重要细分领域,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强势改写行业格局。
一、增长数据惊人,渗透率大幅提升
据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飙升至79,234辆,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86.18%。这一增速在重卡行业发展历程中极为罕见,彰显出新能源重卡强大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新能源重卡在整体重卡市场中的渗透率也实现了重大突破,攀升至26.03%。这意味着,在每100辆重卡销售中,就有超过26辆是新能源重卡,与过去几年相比,市场占比得到了质的提升。
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从月度数据来看,自年初起,新能源重卡销量便持续上扬,3月份成功突破万辆大关,随后4月、5月稳步增长,到了传统淡季6月,销量不仅未下滑,反而进一步扩大涨幅,单月销量达到1.8万辆,刷新了历史月度销量记录。这种持续且强劲的增长态势,让新能源重卡成为重卡市场中当之无愧的焦点。
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保驾护航增长之路
政策在新能源重卡爆发式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涵盖多个关键维度。
国家层面,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大力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积极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并设定目标,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强度较 2020 年降低 5%。这一目标的设定,为新能源重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促使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在本地的推广应用。
在补贴支持方面,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7月,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发布通知,对提前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报废并新购国六排放标准货车或新能源货车、仅新购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货车,分档予以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可达14万元。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再次发文,将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从国三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更新换代需求。众多运输企业和个体车主在高额补贴的吸引下,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重卡,极大地促进了其市场销量的增长。
路权优化政策也为新能源重卡大开方便之门。许多城市为鼓励新能源重卡的使用,给予其在城区通行、停车等方面的诸多便利。例如,在一些城市,新能源重卡不受限行政策影响,可以在高峰时段进入市区,且在指定停车场享受免费或优惠停车服务。这些路权优势,使得新能源重卡在实际运营中更加高效便捷,吸引了更多物流企业选择新能源重卡作为运输工具。
此外,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充换电设施建设,并开展区域推广活动。通过加大对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物流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配送中心等重点区域布局充换电站,有效解决了新能源重卡用户的 “里程焦虑” 问题。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组织新能源重卡推广示范活动,向企业和用户展示新能源重卡的性能优势和应用场景,提高了新能源重卡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
三、技术革新成效显著,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新能源重卡的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产品性能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重卡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续航里程大幅增加。例如,宁德时代在 2024 年推出的天行系列商用车动力电池,应用于重型商用车的电池电量高达 1000kWh,能量密度达到 220Wh/kg,可提供长达 800 公里的续航里程,极大地拓展了新能源重卡的应用场景。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重卡配备了大容量电池,423kWh、500kWh 乃至 600kWh 以上的电池已逐渐成为主流。部分品牌,如宇通,更是推出了可适配 801.2kWh 电池的纯电牵引车;DeepWay 长头纯电重卡适配 505.41kWh 电池后,官方续航里程高达 678 公里,综合电耗低至 0.75kWh/km。这些 “大电量、长续航” 的新能源重卡,有效解决了长途运输中的续航难题,能够满足更多复杂工况和运输需求。
除了电池技术,电机、电控等技术也在不断升级。高效电机的应用,使得新能源重卡的动力输出更加强劲,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运营中能够与传统燃油重卡相媲美甚至更优。先进的电控系统则实现了对车辆动力系统的精准控制,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重卡也积极融入智能驾驶、车联网等前沿科技。许多新能源重卡已具备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部分车型甚至在特定场景下实现了 L4 级无人驾驶,能够适应复杂的运输环境,提高运输安全性和效率。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车辆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状态、位置信息、能耗数据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调度,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四、应用场景拓展,市场需求多元化激发增长潜力
新能源重卡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为其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港口、矿区等特定作业场景,新能源重卡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港口和矿区通常货物运输量大、运输路线相对固定,且对环保要求较高。新能源重卡零排放、低噪音的特点,不仅符合环保标准,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在港口,新能源重卡可以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配合自动化装卸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货物装卸和运输效率。在矿区,新能源重卡凭借其强大的动力性能和适应复杂路况的能力,能够高效地完成矿石运输任务。例如,在一些大型露天煤矿,新能源重卡组成的运输车队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矿区的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渣土运输和冷链物流领域也是新能源重卡的重要应用场景。渣土车在城市中行驶,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新能源渣土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其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还能实现对车辆行驶路线、载重情况的实时监控,防止渣土遗撒和违规行驶。在冷链物流方面,新能源重卡的稳定电力输出能够为冷藏设备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而且,新能源重卡的低运营成本优势,使得冷链物流企业在长期运营中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培育,新能源重卡的应用范围逐渐向中短途乃至长途干线运输领域拓展。在中短途运输场景中,新能源重卡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优势明显,能够满足城市配送、区域物流等需求。而在长途干线运输方面,虽然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大电量电池的应用和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完善,部分新能源重卡已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一些物流企业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在沿途布局充换电站,使用新能源重卡承担长途干线运输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例如,DeepWay 深向作为 “重卡新势力” 领军企业,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开拓了电动重卡 300 - 500 公里中长途全新应用场景,为宁德时代、蒙牛、顺丰等知名企业提供物流运输服务,助力企业实现 “降本增效”。
五、竞争格局重塑,头部企业引领发展潮流
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场激烈的市场角逐中,一些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脱颖而出,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
三一集团在 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表现出色,以 12,875 辆的成绩位居行业前列。三一集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能源重卡产品。其推出的 SE636 电动重卡,具备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满足快递干线运输等复杂需求,深受市场欢迎。同时,三一集团还积极布局产业链,与电池供应商、充换电设施运营商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工汽车同样在新能源重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上半年销量达到 12,871 辆,与三一集团不相上下。徐工汽车依托自身在工程机械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在新能源重卡的研发和生产上发力。其产品在动力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在矿区、工程建设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徐工汽车还注重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保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一汽解放作为传统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新能源重卡领域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其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长高达 447.50%,增速惊人。一汽解放聚焦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在高速干线、低速港口和厂区等特定场景,开发出了 L2++ 级和低速 L4 级智能车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运输解决方案。同时,一汽解放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中国重汽、陕汽集团等企业在新能源重卡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国重汽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强大的市场渠道,上半年销售新能源重卡 9,378 辆,同比增长 220.73%。陕汽集团则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 9,114 辆,同比增长 284.39%。这些头部企业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积极布局和出色表现,不仅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